5月5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冀交界处模拟一起由交通事故引起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并展开应急演练。这是在河北、北京两省(市)供用水单位之间联合开展的综合性实战演练,旨在进一步检验完善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出席演练活动并讲话,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汪安南出席并下达演习指令,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耿六成、李刚出席。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司长李勇出席并讲话。公安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国资委有关司局,北京市、河北省及保定市、涿州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现场观摩指导。
蒋旭光指出,此次应急演练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水北调“三个安全”重要指示的务实举措。作为事关国家水资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骨干企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始终把守护南水北调“三个安全”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最根本的职责使命,全力做好水质保护、安全运行工作。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一是强化演练成果总结运用,为全系统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提供借鉴,全面提高安全管理和应急工作水平。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数字化平台,实现科学研判、快速预警、及时响应。三是强化应急处置,科学制定响应程序、处置方案,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四是强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南水北调河湖长制平台作用,与沿线地方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共同应对、协同作战。五是强化“四预”措施,不断建立健全安全防御体系,全力保障南水北调“三个安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勇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已成为首都、雄安新区及沿线大中城市供水“生命线”,确保水质安全极其重要。一要深刻认识水质安全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把水质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防范化解水质安全重大风险。二要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和调度管理,强化“四预”措施,尽快提升水质快速监测、在线监测和预警监测的能力。三要切实增强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好南水北调河湖长制作用,与沿线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深化实化联络沟通、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本次演练事故情景设置为跨渠桥梁危化品运输导致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参加演练的中线公司与地方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演练严格按照有关防控预案,设置应急报告、应急监测、渠道内处置、应急退水等12个流程、24个模块的演练科目,涉及协同北京、河北两地政府部门,跨专业协同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中积极探索技术、处置和管理方式创新:技术上,利用“水陆空”多种设备与技术手段对模拟污染物进行综合监测及处置,使用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对事故地点模拟污染物挥发浓度进行监测。处置方式上,应用曝气船、拦油吸油装置、退水自动中和等自主研发设施设备,提高应急处置水平。管理方式上,通过无线直播实时掌握现场先期处置情况,实现北京、河北交界段高频次精准调度联动,有效提升快速、顺畅应急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积极推进水质安全保障工作,中线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东线一期工程调水期内水质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
一是基本建立水质安全保障体制机制。沿线地方政府划定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通过立法保护调水水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编制了《“十四五”水质安全保障专项规划》,与生态环境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线公司制定17项水质与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及办法,充分发挥南水北调河湖长制作用,与沿线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沟通联络机制,与检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东线公司与苏鲁两省运管单位开展内部生产型监测,配合做好水质安全保障工作。
二是初步形成水质监测监控体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统筹开展南水北调水质监测工作,积极协调生态环境部获取南水北调水源区及沿线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中线建立了“1个中心、4个水质实验室、13个自动监测站、30个固定监测断面、39个地下水监测井”的“点、线、面”监测体系,为水质安全提供监测数据支撑。东线设置水质监测断面61个,建成3个水质监测中心及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三是初步建立水质应急管理体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安防综合监控系统、水体巡查、工程巡查、安保巡查等手段,构建起立体化防控体系。中线公司印发《水污染应急处置手册》,建设了危险化学品图谱库,建有10个水污染应急物资库,组建8支应急队伍,研发适合总干渠特性的应急处置物资及设备。东线公司印发《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每年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
四是加大科技支撑。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开展生态补水及其效益评估,搭建水质监测信息化平台,建立中线“水质监测-预警-调控决策支持”综合管理平台,成功申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专项,相继完成了一批科研成果。